发布日期:2025-01-24 03:10 点击次数:149
《白鹿原》这部文学巨著,以其厚重的历史底蕴、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深刻的人性探讨,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。然而,近期网络上流传着一个关于《白鹿原》的故事,却引发了不小的争议。
故事是这样的:有一年陕西饥荒,整个地区都没粮食吃。一天半夜,一个媳妇饿得睡不着,看到厨房有灯光,便疑心丈夫一家瞒着自己吃东西,便悄悄起床过去偷听。结果听到公公婆婆在和她丈夫商议把媳妇杀了吃掉,说等挨过了这次饥荒,再给他娶一房。吓得魂飞魄散的媳妇连夜跑回娘家,路上连鞋都跑掉了一只。跑到家后,向父母说了事情。父母安抚一番让她睡下。结果这个媳妇因为太害怕怎么也睡不着。于是想和自己父母睡一屋。结果在父母屋子窗前听到父母商议:反正都没吃的,女儿给外人吃也是吃,不如自己杀来吃了还能撑几天。万般恐惧之下,那个媳妇就被吓疯了。这个故事在网上传播甚广,甚至有人借此得出结论:在饥饿面前,所有人性的善面都会被动物性所压制,能呈现出所有的恶来。然而,这其实是对《白鹿原》的严重误解。首先,这个故事在《白鹿原》原著中并不存在。《白鹿原》通过白家和鹿家两大家族的恩怨纠葛,展现了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历史变迁。书中的人物形象丰满立体,有善良正直的白嘉轩,有狡猾奸诈的鹿子霖,也有在时代浪潮中挣扎求生的普通百姓。作者陈忠实先生以细腻的笔触,描绘了人性在不同情境下的复杂表现,但绝没有如此简单粗暴地刻画人性。
展开剩余41%其次,人性并非只有恶的一面。在面对极端困境时,虽然可能会有一些违背道德的事情发生,但也有无数人展现出无私、坚韧、善良等美好品质。在饥荒等灾难面前,人们会互相帮助、共同度过难关。比如在一些历史记载中,饥荒时期会有富户开仓放粮救济灾民,会有邻里之间分享仅有的食物,这些都体现了人性的善良和光辉。将《白鹿原》中不存在的情节拿来歪曲人性,是对这部文学作品的极大不尊重。《白鹿原》所展现的人性是多面的,它让我们看到在历史的洪流中,人们如何在善与恶、正义与邪恶之间挣扎,如何在困境中坚守人性的底线,又如何在诱惑面前迷失自我。它让我们明白,人性是复杂的,不能简单地用善恶来一概而论。
我们应当以更加客观、全面的态度去看待《白鹿原》,去理解人性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这部文学作品的魅力,才能从中汲取到关于人性、关于生活的深刻启示。让我们远离误解和偏见,回归原著,去感受《白鹿原》所带给我们的震撼与思考。
发布于:山东省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


